0875
VOL

初冬的倒影
斜阳如钩,映照天际。 幽长小径,暗影叠叠。 我们来过,却又不曾来过。 本期音乐为新民谣音乐专题。 Cover From Alexander Kitsenko


枫叶在的倒影 以春花之势 染红了整条河流
0869
VOL

小镇青年
小镇里的人们,似乎已经认命,他们拥有的是无穷无尽的回忆,已经没有心情再书写新的故事,他们将在此终老此生。不过不管怎样,这块土地上曾经聚集了那么多青春和荷尔蒙,就像小镇里的青年们总是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在这儿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最后的最后,小镇里的青年来到城市,流浪在这个城市里的各个角落。 本期音乐为华语民谣音乐专题。 Cover From Sarawut Intarob


学生时代的我,看到书上说当时的青年很迷茫。我不是很能理解,生活不就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什么可迷茫的。后来才体会,迷茫的就是这个“该做什么”。今天在洪古路上开车,周边是城市化不太彻底的乡镇,听的这张《小镇青年》。里面十来首非著名民谣歌手,唱的是从南方去北漂的背井离乡,是在大城市漂泊有缘无分、无疾而终的爱情,是回到小镇后的物是人非,是人到三十仍然没能不惑,是到了这个年纪如期而至又无可奈何的看开。唱歌的人无一例外都是背着吉他去大城市,见识过了千疮百孔又冷艳漂亮的夜晚和浓到发臭的香水,回到了小镇之后但是又无所适从。家已非家,前路迷茫。这时候是该迷茫。这些大部分我也经历了,但是想想,我应该大概算是幸运的了。
0866
VOL

盛大的告别
白桦林边,苍白色的旧伏尔加汽车停靠在破木屋旁,广播里传来正点报时的声音,报时歌曲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时音乐响起,我们和着这郁郁悲歌、和着这浓烈的伏特加酒、和着这雪原中铺开的桦林、和着这冬日照耀下的尖顶城镇,那光景像是翻开陈旧相册一样,历历在目。我们高挥起双手,向过去进行一场盛大的告别,仿佛逝去的不再是悲伤,而迎来的将永远是明天的冻土上白色的阳光。 本期音乐为俄罗斯音乐专题。 Cover From Dennis Elliott


每一次清浅的呼吸,都是庄重而盛大的告别。
0864
VOL

秋风得意马蹄疾
本期音乐为凯尔特(Celt)音乐专题。 凯尔特音乐源自西欧凯尔特人的传统民间音乐发展而成。凯尔特民族,一个在经过长期不断迁徙并不断被不同民族同化、拥有特殊文化的民族,他们创造的音乐曲风迥异,或激扬奔放、强劲有力,或舒缓柔情、浪漫优美,使凯尔特民族充满媚惑力,令人遐思、向往。 就概念本身而言,最初的凯尔特音乐风格是一个无关音乐的国家定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电声乐器的崛起,凯尔特音乐出现了新的衍生,从电子乐到摇滚和金属、从嘻哈到朋克摇滚、新世纪音乐、通俗音乐、甚至雷鬼音乐等音乐类型都结合了一些凯尔特元素(风笛、竖琴等)。这些凯尔特音乐的现代诠释方式即被称之为凯尔特融合(Celtic Fusion)。 Cover From Sim Muhely


在落网收藏过的最爱凯尔特 找回来了
0863
VOL

窗外
生活似乎就是这样,对于灵魂和存在意义的追问,好像总抵不过人们追求金钱享乐及男欢女爱的兴趣。当我们凝视着窗外繁华的世界时,内心的谨小与慎微却总强迫着让人重新审视自己。 这样的追问,我们没有答案。 本期音乐为华语音乐专题。 另外,祝贺三流歌手、二流演奏家、一流作曲人,顶级诗人:Bob Dylan。 Cover From Fang Tong


大三那年听了好久
0859
VOL

那阳光,灿烂到心底
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故事就不要拆穿。 等待阳光灿烂。等待那阳光,灿烂到心底。 本期音乐为民谣音乐专题。 Cover From Petr Hricko


这期太经典,雀乐没来的时候其他平台必见的歌单
0855
VOL

尽是多情之意
本期音乐为泛拉丁美洲音乐专题。 音乐里既爱得泪流满面,又恨得流离失所。在爱恨交织中,情愫在清澈自然的发生着。仿佛南美洲尽是多情之意,在篝火的夜晚里,舞尽人生。 如果你喜欢本期音乐,推荐试听落网之前发布的墨西哥音乐专题《Vol.557 龙舌兰日落》。 Cover From Thomas David

拉丁音乐比较奔放的
0853
VOL

散落的光阴
音乐的意义,不仅在于取悦我们的耳膜,更在于它能通往我们的心灵。这些音乐像是交谈的歌,时而高扬,时而低郁,真真切切的包围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脱离暂时性的冷漠和目光迷离。这些音乐还可以链接散落在生活里的光阴,让我们始终能够相信:一个人的感动,与感动一个人的那些事,它们并未真的逝去。 本期音乐为泰国独立音乐(Thailand Indie)专题,大部分为民谣类歌曲。 Cover From Eric Draht
0850
VOL

因为短暂 所以永恒
因为短暂,所以永恒。 在夏末里,我们以轻盈对抗生活之重,然后在时间的细缝里,扣掘出那些微的可能。 本期音乐为澳洲独立音乐专题。澳洲的独立音乐似乎永远散发着热闹而生活的气息,一切都洋溢着满满的青春透明。如果你喜欢本期音乐,推荐试听落网曾推出的澳洲音乐专题《Vol.654 游荡自如》。 Cover From Dmitriy Zelenskiy
0830
VOL

那时依旧
本期音乐为印度(India)独立音乐专题。 一个国家的青春情绪表达永远是独立且自由的。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印度男女总是穿着华服,载歌载舞,仿佛印度的音乐只有在欢快的跳舞或是瑜伽冥想时才会出现。似乎都是这样,当你深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域的文化之后,你才会发现实总是容易被想象误解。 中国自古是一个文化融和式的国家。从古至今,多少异族入侵所带来的文化统治都没有让中华民族在思想上成为一个随波逐流的民族。在洗尽铅华之后,都融化进了中华民族的根部深处。而印度则不同,在宗教深度笼罩之下,年轻人的反抗在巨大的思想禁锢面前显现得是那么的苍白与无力。就像那部让人深思的印度电影《3 Idiots》,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无法抵抗世俗的控制。但是印度的独立音乐对比中国的独立音乐来说,表达上却更具立体性。 由于印度早期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受西方的影响较深。早在上世纪60年代,在印度就可以买到滚石和NME等音乐杂志。80年代开始出现了模仿The Beatles、The Rolling Stones的乐队,如这期的13AD乐队,就是在1980年开始组建的,表达方式也深受美式流行金属的影响。90年代由于宝莱坞(Bollywood)的电影产业逐渐发达,也逐渐带动了独立音乐表达形式的多元化。例如这期的Sifar乐队就带着典型的英式摇滚特征、Meri Zindagi掺杂了电子元素、Faiza是比较少见的女性摇滚歌者、Indian Ocean乐队则是把爵士乐中的放克(Funky)形态融合进了印度传统民乐中、Kattey这首歌,甚至惊现了女性Rap。 在筹备了近一年多的时间后,这一期印度独立音乐专题期刊今天终于呈现在了大家面前。但是无论怎样,14首歌是无法全貌的展现出印度独立音乐文化的,所以落网之后还会适机再推出一期充满更多先锋元素(相对于印度传统文化来说,类如极端金属、硬核、朋克、雷鬼等)的印度独立音乐专题。 Cover From Vichaya Pop


可惜找不到以前的歌单了 但是回来了 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