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4
VOL

听阮一首歌
本期音乐为闽南语音乐专题。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地区流行一种泳装模特进行对嘴的舞台秀录影带MV。台湾的友信唱片公司拍摄的《12大美女 海底城泳装歌唱秀》把这种形式发挥到了极致,后来大陆的咏声唱片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金碟豹于当时选了28首歌曲做成了VCD放到市面上进行销售。这导致了大部分人对闽南语歌曲的记忆皆停留在那首《爱拼才会赢》的影子里,皆停留在街上音像店劣质音箱的疲劳轰炸和KTV包厢的艳光四射里。 似乎闽南语歌曲里总有打拼二字,总离不开兜兜转转里的打打拼拼。但真实的闽南语歌曲却不都是这样的,它不仅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还有“山溝清清,掺着天星像冰”。这一期音乐涵盖了80、90年代以及2000年之后的闽南语作品(第一首为客语作品)。这些作品里不仅有着小市民希望终有一天出人头地的拼劲,还有着青春里情深意浓处的真真切切。 Cover From Evgeny Tchebotarev


闽南人来up一下🥹
0864
VOL

秋风得意马蹄疾
本期音乐为凯尔特(Celt)音乐专题。 凯尔特音乐源自西欧凯尔特人的传统民间音乐发展而成。凯尔特民族,一个在经过长期不断迁徙并不断被不同民族同化、拥有特殊文化的民族,他们创造的音乐曲风迥异,或激扬奔放、强劲有力,或舒缓柔情、浪漫优美,使凯尔特民族充满媚惑力,令人遐思、向往。 就概念本身而言,最初的凯尔特音乐风格是一个无关音乐的国家定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电声乐器的崛起,凯尔特音乐出现了新的衍生,从电子乐到摇滚和金属、从嘻哈到朋克摇滚、新世纪音乐、通俗音乐、甚至雷鬼音乐等音乐类型都结合了一些凯尔特元素(风笛、竖琴等)。这些凯尔特音乐的现代诠释方式即被称之为凯尔特融合(Celtic Fusion)。 Cover From Sim Muhely

听着凯尔特风格的音乐,幻想着德鲁伊们的生活
0861
VOL

霓虹
这些音乐用厚重的音墙渲染出脑海里广旷的空间,穿插其间的吉他声游离于时间之外,仿佛是在夜晚里一路疾驰奔赴远方。无论逃离城市,还是窜入人海,车窗外面永是霓虹闪烁。 本期音乐为为迷幻音乐类音乐专题。大部分为自赏(Shoegaze),其中第四首为翻唱许巍的《我的秋天》。 Cover From Takashi Kitajima
0850
VOL

因为短暂 所以永恒
因为短暂,所以永恒。 在夏末里,我们以轻盈对抗生活之重,然后在时间的细缝里,扣掘出那些微的可能。 本期音乐为澳洲独立音乐专题。澳洲的独立音乐似乎永远散发着热闹而生活的气息,一切都洋溢着满满的青春透明。如果你喜欢本期音乐,推荐试听落网曾推出的澳洲音乐专题《Vol.654 游荡自如》。 Cover From Dmitriy Zelenskiy
0848
VOL

夜漫长
本期音乐为罗马尼亚(Romania)流行舞曲专题。 罗马尼亚为东欧国家,这个民族能歌善舞,在传统的民族音乐上深有造诣,不过本期音乐所推荐的为流行舞曲。这期音乐大部分歌曲都融合了民族特有的旋律与乐器,如Mandinga的《Zaleilah》、Freia的《You You》等等。相信很多人对罗马尼亚的歌曲唯一印象只有O-Zone的那首《Dragostea Din Tei》,这首歌曲可以称之为“洗脑神曲”,在当时横扫全世界。 另外提一点,很多时候大家在一些场合里听到的流行舞曲,歌曲的名字被一些“非主流青年”抹去名字,冠之以超劲爆、极慢摇之类的恶俗名称,他们自以为引领了潮流,恰不知,这是一种非常SB的行为。 Cover From Peter Coulson

Zaleilah确实兼具民族和电子,秒爱上
0845
VOL

The L World
她和她之间存在一种情愫,类似爱情,却比爱情自由。 本期音乐为拉拉(Lesbian)音乐专题。 落网之前曾推出过一期关于女权主义的音乐专题《Vol.602 激荡人生当如此》,推荐试听。 Cover From Andrea Pun


6.迷人的颈巾
0844
VOL

江湖
本期音乐为黄霑音乐专题。 黄霑(1941年3月16日-2004年11月24日),原名黄湛森,表字亦芹,香港著名填词人和作曲家,笔下词作逾千首。 黄霑老先生的词里面有一种霸气、潇洒还透着些悲凉。他除了会写江湖,还会写柔情。如同他在《梁祝》里写的:“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清中有浓意,流出心底醉。无论冤或缘,莫说蝴蝶梦,还你此生此世,今世前世,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又如他在《流光飞舞》中写的:“与有情人做快乐事,未问是劫是缘。”江湖的尽头是人生,人生的尽头是江湖。他写的好词太多太多,黄霑似乎能把一切情感化归为白描,又能通过白描完整凸显出情感的本质,让人共情。 这期音乐并没有选黄霑的《上海滩》、《我的中国心》、《沧海一声笑》、《长路漫漫伴你闯》、《男儿当自强》、《狮子山下》等硬气爽朗名曲,而是选了他写的情深意浓之曲。前面十首全部为粤语歌曲,最后一首为国语(最后一首为例外,个人觉得国语唱的意境更甚于粤语。) 关于黄霑,有太多太多的东西要讲。只是提笔心难却,胸意难抒。黄霑好词,滚滚红尘,勃勃野心,蝇营狗苟,谨小慎微,怎抵得过沧海一笑,醉里狂歌。 Cover From Thierry Bornier


1
0841
VOL

总有片刻的悲伤和欢愉
本期为香港独立音乐专题。 近年来的香港独立音乐似乎用更浪漫的身段在繁华的大商场中给予了小人物亲切的关怀。他们把生活中琐碎的细节放大成为一种轻轻带过的情绪,既洋溢着生命的张力,又陷入了往事的纠缠;既入世又出世。 这期音乐与落网之前发布的《vol.587 总有片刻的欢愉和悲伤》为姐妹篇,不仅歌曲延续了上一期的特征,连同封面和期刊名称也大致相近。希望这些音乐能够在闷热的夏日里帮助我们去对抗那些小小的孤独与寂寞。 Cover From Hakan


华语第一☝️
0834
VOL

那时代
本期音乐为大陆八十年代流行音乐专题。 大陆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来,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八十年代初的模仿阶段,例如张蔷、张行、陈汝佳等,这些歌手一直以翻录国外及港台音乐为著称。那时候这些歌手的专辑可以销售出去上百万张,其中“迪斯科女皇”张蔷的专辑销量超过两千万张,进入全球排名前三,因此还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但是由于后来港台音乐的入侵以及原创音乐的崛起,这些歌手因缺乏持续的创作能力而逐渐没落。但是他们的崛起为中国的流行音乐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并对中国流行歌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个阶段是初步原创的阶段。八十年中期的郭峰、童孔(早期又叫张海波)、周峰、程琳、臧天朔、蔚华、常宽等歌手都出了一批有质量的创作专辑,导致创作型歌手逐渐崛起。这个阶段由于台湾的侯德健、罗大佑、刘文正、蔡琴、齐秦、齐豫、苏芮等歌手的作品已经在大陆逐渐传播开来,致使大陆原创歌手的歌词内容、唱腔手法等都发生了一些更为通俗的转变。这里特别提一下几个人,他们对大陆的流行音乐发展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一个是侯德健,他在八十年代中期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从台湾跑到了大陆。他的到来不仅成就了程琳,还带来了歌曲创作以及乐器、录音等技术的革新。另外一个是来自四川的郭峰,他是大陆第一个在歌曲中使用了合成器的原创歌手。还有一个是刘索拉,刘索拉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发布了多张具有超出时代内涵的实验专辑,这些专辑的伟大之处在于具备探索精神。 第三个阶段是西北风阶段。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大量的以内陆西北地区传统文化为根基,歌唱黄土情结的歌曲作品。这些作品承袭了民族民间音乐的音调,让接受者易于共鸣;最后形成了流行音乐的一个胎儿——直抒胸臆,不拐弯抹角,情感真挚,易于上口。“西北风”的发端是由《信天游》开始的。1987年,这首动听的都市流行小调由广东歌手王斯首唱,成方圆、张静琳(安雯)等在一系列大型演出中将其“推广”,最后由程琳在春节晚会上将其“普及”。在大量的“西北风”作品中,其中以范琳琳的《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崔健的《一无所有》,杭天琪的《信天游》,胡月的《走西口》,那英的《山沟沟》,最为突出。 第四个阶段为摇滚乐的崛起阶段。在九十年代初,滚石唱片旗下的魔岩唱片的灵魂人物张培仁以及贾敏恕从台北来到了北京,签下了唐朝乐队、张楚、何勇、窦唯、王勇、方科等摇滚乐队与音乐人。并成功于中国大陆推动摇滚乐浪潮,引起巨大文化效应。这些歌手的出现直接导致了中国摇滚乐的崛起。但是摇滚乐毕竟只是一种音乐,无法让他负载太多的重任,摇滚乐既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也是虚无的享乐主义;既是逃逸的窗口,也是封闭的暗巷;既提供了反抗的新能量,也是政治的麻醉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此处省略五千字...) 第五个阶段为校园民谣阶段。其实校园民谣并不是一种音乐风格,而是一种音乐现象。校园民谣歌曲以率真性情的流露为根本,用散发着浪漫朴实的词曲,打动了无数青年的心。校园民谣发迹于八十年代初期,台湾的“新民歌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以叶佳修、李建复、潘安邦、罗大佑、刘文正等为主的校园民谣歌手,他们的作品广为传唱,如《外婆的彭湖湾》、《童年》、《龙的传人》、《雨中即景》等作品。大陆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受到台湾校园民谣的影响,出现了郁冬、老狼、叶蓓、高晓松、赵节、小柯、朴树、水木年华等较为知名的校园民谣歌手。 第六个阶段为北京新声阶段。“北京新声”是在九十年代末期由颜峻提出来的,在颜峻的《北京新声》一书中收录了麦田守望者、地下婴儿、鲍家街43号、子曰、张浅潜、清醒、超级市场、新裤子、花儿、秋天的虫子等乐队的图片和文字,以全然不同的视角深入探讨这股北京新声代音乐文化。1997年之前,中国的摇滚乐刚刚经历过“魔岩三杰”神话的破灭,人们对于摇滚乐的认知还停留在“苦大仇深”的阶段,多数人认为摇滚乐就是对生活的反叛,摇滚乐手们都是在和生活“死磕”。当时摇滚乐坛的主流风格是重金属音乐,而摇滚明星也无非是这么几位:崔健、黑豹、唐朝以及“魔岩三杰”。这时,一帮时尚、简单的年轻人带着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曲风横空出世,以轻松不沉重的态度告诉世人:摇滚乐并不沉重,而正像新裤子在《摩登天空1》里的单曲名字一样,他们大声宣布:这是《我们的时代》。 第七个阶段为独立音乐阶段。2000年之后,由于受港台音乐以及西方音乐的影响,大量具有独立创作精神的音乐人高密度的出现,致使流行音乐的发展出现了更多新的表达方式和可能性。2000年时,有几个事件需要特别提一下,如周杰伦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Jay》、迷笛举办了第一届迷笛音乐节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此处再省略五千字...) 也许,谈论任何时代的堕落与虚妄都有点为时过早,但是终究有梦吧,来自青春的梦。这一期音乐的歌手相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并不是太熟悉,但是我相信音乐是具备根性特征的。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文中提到的及未提到的音乐人和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足够多的青春证明与印迹。在我们琐碎的时光里,带来了无数的感动。 本文的形成中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可能在行文上并不是太严谨。但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本文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流行音乐这三十年来的发展史,如有纰漏,欢迎大家指正。 另外,本期音乐中的“梨花又开放”与“一个人在途上”虽然已经在落网之前的期刊中出现过,但是为了保持歌曲的代表性,所以这两首歌曲最后还是加了进来。 封面来自任曙林的摄影作品集《八十年代中学生》。 -- 落在低处 2016/06/29


这期真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