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9
VOL

向着那个理想的世界奔跑
十首歌曲在短短的37分钟内来回交织,营造的气氛神秘而又缠绵,如同时代里最光鲜的一面闪耀在眼前:向着那个理想的世界奔跑,年轻且自由! 本期音乐为合成器流行(Synthpop)音乐专题。 Cover From Samuel Jacquat
落网回来了吗
0838
VOL

来自仰光
本期音乐为缅甸(Myanmar)摇滚音乐专题。 在2000年之前,由于缅甸实行音乐审查制度,所以摇滚乐在缅甸缺乏发展的土壤,缅甸盛行的主要以民族音乐为主。2012年8月后,缅甸对音乐的国家审查制度被正式废除,出现了大量的摇滚乐队。德国电影制作人Alexander Dluzak 与Carsten Piefke于2012年拍摄了一部缅甸的音乐纪录片《 Yangon Calling - Punk in Myanmar(仰光的召唤:朋克在缅甸)》,他们用粗糙的画面截取了这个国家年轻人真实且热血的一面。 不仅是缅甸,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独立音乐虽然一开始都是以模仿为主,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随着时间的消逝,都慢慢沉淀出了自己特有的东西。在这期音乐里,你可以聆听到缅甸特有的摇滚文化特征。由于历史原因,部分歌曲的录音品质有点差强人意,但是却不失淋漓尽致的真诚本色。 另外,落网之前曾推出过相关发展中国家的摇滚专题,欢迎试听:印度尼西亚摇滚音乐专题《vol.609 生命中的荣光》,越南摇滚音乐专题《vol.745 海之南》,马来西亚摇滚乐专题《vol.753 夜火》,印度摇滚乐专题《vol.830 那时依旧》,以及三期泰国摇滚乐专题《vol.670 总有当初模样》、《vol.556 暹罗之恋》、《vol.256 白日梦长》。 Cover From Ali Al-Zaidi
回来啦!2024.10.26
0837
VOL

顺利的抵达未来
本期音乐为另类乡村(Alternative Country)音乐专题。 另类乡村音乐其实本质上是一个松散的音乐风格定义。它不仅蕴含了传统乡村音乐中的特性,还从内涵本质上扩大了乡村音乐在表达上的边界线。越来越多的人运用了乡村音乐这一种极具吸引力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时代的思考,而不仅仅只是怀念往日美好时光。 这里顺便说下本土的民谣音乐。近几年来,国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谣音乐人。他们在唱、在表达自己的东西,总体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表达的内容上翻来覆去的是情与爱,表达的形式上难有突破,无法更加立体的表现出青年状态里的根性特征。更多的时候,音乐表达的是一种消极、抵触的情绪。仿佛贫穷永远是我们最大的障碍、仿佛音乐的意像永远只能是“天空与飞鸟”。我们无法唱出自己的“加州梦”,无法自信满满的唱出对未来的憧憬。 我相信生命里不止是只有逝去,当一个人无力去挽回生活中美好的时候,那无疑证明了他对未来的渴望只能够用破败来填充。我一直都认为音乐应该更多的是正向的东西,我们的生活不应该只有“天空与飞鸟”里空空的惆怅,还应该有着“开着大奔,搂着心爱的人儿,海风吹拂”的畅意。 就像音乐总是能顺利的带领我们抵达未来。 Cover From Blaine Connolly
没人啊
0836
VOL

赴我们的一面之约
本期音乐为俄罗斯摇滚音乐专题。 上世纪60年代,The Beatles和Bob Dylan的摇滚之风也吹到了前苏联,并影响了一大批苏联的年轻人。之后出现了如维索茨基(Владимир Семёнович Высоцкий)、ДДТ(Дом Детского Творчества)、维克多•崔(Кино)、Lube(Любэ)、野餐(Пикник)等深具代表性的乐队与音乐人。这些音乐人的作品不仅有着民族的根性特征,同时又仿佛是“红色摇滚”代名词。 后来德国的蝎子乐队(Scorpions)于1989年访问了当时的苏联,他们作为第一支访问苏联的西方摇滚乐队,根据当时的访问感受,于同年创作出了举世名曲《Wind of Change》。这首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象征着“柏林墙”的倒塌,又象征着“冷战”的结束。因为这首歌,作为当时的苏联国家元首戈尔巴乔夫还接见了蝎子乐队。(本期音乐特别收录了蝎子乐队在当时录制的俄语版本)90年代后,随着苏联的解体和思想的解放,出现了一大批有创作力的乐队,同时在风格表达上也更具多元化。 在这样一个容易叹然若丧的时代里,俄罗斯摇滚像他们的伏特加一样醇厚。他们的音乐如同在凛冽的寒风下面,掩藏着一颗温暖的心,在已消失的白桦林边,赴我们的一面之约。 如果你喜欢俄罗斯音乐,推荐试听落网之前制作的俄罗斯音乐专题(第781、590、555、243期)。 Cover From Glashier ps. 我们今年将带队前往日本富士音乐节,这周即将截止报名,有兴趣的伙伴们欢迎加入我们组队行列!参与组团报名及相关详情: 淘宝:https://indier.taobao.com/?spm=a21ar.c-design.0.0.AtIj1g 微店:http://weidian.com/item.html?itemID=1839355643&p=-1&wfr=c
啊啊啊啊,今天才知道落网改名回来了,太棒了!最喜欢的一期,初遇2015年
0835
VOL

城市的黄昏
本期音乐为韩国后摇(Post Rock)音乐专题。 韩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流行文化的代名词,但是星辰若大海,在强势的偶像文化堆砌的时代里,韩国依然有一些音乐人在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他们不屈服于主流文化散发出的光芒,依然自顾自的散发出无法泯灭的光亮。这些音乐无论是传达的声音还是画面,都顺延着情感的流淌,涓涓细流般的浮现在人海的中央,从容的掠过时光深处。 如果你喜欢韩国独立音乐,推荐试听落网之前发布的韩国独立音乐专题《Vol.720 Enjoy Life》与《Vol.690 直达初心》。 Cover From Michael Salisbury
考古来了 太爱这期
0834
VOL

那时代
本期音乐为大陆八十年代流行音乐专题。 大陆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来,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八十年代初的模仿阶段,例如张蔷、张行、陈汝佳等,这些歌手一直以翻录国外及港台音乐为著称。那时候这些歌手的专辑可以销售出去上百万张,其中“迪斯科女皇”张蔷的专辑销量超过两千万张,进入全球排名前三,因此还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但是由于后来港台音乐的入侵以及原创音乐的崛起,这些歌手因缺乏持续的创作能力而逐渐没落。但是他们的崛起为中国的流行音乐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并对中国流行歌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个阶段是初步原创的阶段。八十年中期的郭峰、童孔(早期又叫张海波)、周峰、程琳、臧天朔、蔚华、常宽等歌手都出了一批有质量的创作专辑,导致创作型歌手逐渐崛起。这个阶段由于台湾的侯德健、罗大佑、刘文正、蔡琴、齐秦、齐豫、苏芮等歌手的作品已经在大陆逐渐传播开来,致使大陆原创歌手的歌词内容、唱腔手法等都发生了一些更为通俗的转变。这里特别提一下几个人,他们对大陆的流行音乐发展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一个是侯德健,他在八十年代中期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从台湾跑到了大陆。他的到来不仅成就了程琳,还带来了歌曲创作以及乐器、录音等技术的革新。另外一个是来自四川的郭峰,他是大陆第一个在歌曲中使用了合成器的原创歌手。还有一个是刘索拉,刘索拉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发布了多张具有超出时代内涵的实验专辑,这些专辑的伟大之处在于具备探索精神。 第三个阶段是西北风阶段。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大量的以内陆西北地区传统文化为根基,歌唱黄土情结的歌曲作品。这些作品承袭了民族民间音乐的音调,让接受者易于共鸣;最后形成了流行音乐的一个胎儿——直抒胸臆,不拐弯抹角,情感真挚,易于上口。“西北风”的发端是由《信天游》开始的。1987年,这首动听的都市流行小调由广东歌手王斯首唱,成方圆、张静琳(安雯)等在一系列大型演出中将其“推广”,最后由程琳在春节晚会上将其“普及”。在大量的“西北风”作品中,其中以范琳琳的《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崔健的《一无所有》,杭天琪的《信天游》,胡月的《走西口》,那英的《山沟沟》,最为突出。 第四个阶段为摇滚乐的崛起阶段。在九十年代初,滚石唱片旗下的魔岩唱片的灵魂人物张培仁以及贾敏恕从台北来到了北京,签下了唐朝乐队、张楚、何勇、窦唯、王勇、方科等摇滚乐队与音乐人。并成功于中国大陆推动摇滚乐浪潮,引起巨大文化效应。这些歌手的出现直接导致了中国摇滚乐的崛起。但是摇滚乐毕竟只是一种音乐,无法让他负载太多的重任,摇滚乐既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也是虚无的享乐主义;既是逃逸的窗口,也是封闭的暗巷;既提供了反抗的新能量,也是政治的麻醉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此处省略五千字...) 第五个阶段为校园民谣阶段。其实校园民谣并不是一种音乐风格,而是一种音乐现象。校园民谣歌曲以率真性情的流露为根本,用散发着浪漫朴实的词曲,打动了无数青年的心。校园民谣发迹于八十年代初期,台湾的“新民歌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以叶佳修、李建复、潘安邦、罗大佑、刘文正等为主的校园民谣歌手,他们的作品广为传唱,如《外婆的彭湖湾》、《童年》、《龙的传人》、《雨中即景》等作品。大陆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受到台湾校园民谣的影响,出现了郁冬、老狼、叶蓓、高晓松、赵节、小柯、朴树、水木年华等较为知名的校园民谣歌手。 第六个阶段为北京新声阶段。“北京新声”是在九十年代末期由颜峻提出来的,在颜峻的《北京新声》一书中收录了麦田守望者、地下婴儿、鲍家街43号、子曰、张浅潜、清醒、超级市场、新裤子、花儿、秋天的虫子等乐队的图片和文字,以全然不同的视角深入探讨这股北京新声代音乐文化。1997年之前,中国的摇滚乐刚刚经历过“魔岩三杰”神话的破灭,人们对于摇滚乐的认知还停留在“苦大仇深”的阶段,多数人认为摇滚乐就是对生活的反叛,摇滚乐手们都是在和生活“死磕”。当时摇滚乐坛的主流风格是重金属音乐,而摇滚明星也无非是这么几位:崔健、黑豹、唐朝以及“魔岩三杰”。这时,一帮时尚、简单的年轻人带着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曲风横空出世,以轻松不沉重的态度告诉世人:摇滚乐并不沉重,而正像新裤子在《摩登天空1》里的单曲名字一样,他们大声宣布:这是《我们的时代》。 第七个阶段为独立音乐阶段。2000年之后,由于受港台音乐以及西方音乐的影响,大量具有独立创作精神的音乐人高密度的出现,致使流行音乐的发展出现了更多新的表达方式和可能性。2000年时,有几个事件需要特别提一下,如周杰伦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Jay》、迷笛举办了第一届迷笛音乐节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此处再省略五千字...) 也许,谈论任何时代的堕落与虚妄都有点为时过早,但是终究有梦吧,来自青春的梦。这一期音乐的歌手相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并不是太熟悉,但是我相信音乐是具备根性特征的。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文中提到的及未提到的音乐人和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足够多的青春证明与印迹。在我们琐碎的时光里,带来了无数的感动。 本文的形成中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可能在行文上并不是太严谨。但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本文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流行音乐这三十年来的发展史,如有纰漏,欢迎大家指正。 另外,本期音乐中的“梨花又开放”与“一个人在途上”虽然已经在落网之前的期刊中出现过,但是为了保持歌曲的代表性,所以这两首歌曲最后还是加了进来。 封面来自任曙林的摄影作品集《八十年代中学生》。 -- 落在低处 2016/06/29
这期真的牛
0833
VOL

龟岗一马路20号
今天是2016年6月25日,落网的第一家线下空间正式开业了。 感谢所有落网的朋友们支持!因为你们,我们用了一种几近不可能的方式从线上走到了线下。今天看到第一家空间欣然落成,让人欣慰使然。其实一个空间并不能够代表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填充了什么样的内容。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学会自己思考自己选择,坚持自己的喜好,展现自己的才华,这是独立音乐带给我们最真实的改变。我们希望落网的线下空间能够成为每一个热爱独立音乐的朋友们的精神家园,让每一个朋友都能够在这里找到归属感、找到自己的同类! 无论过去还是未来,落网会尽其所能的把更多具有独立精神的音乐传播给大家!另外,落网也正筹划着在更多新的城市里建设落网的线下空间,我们期待在你的城市里出现! 感谢音乐!感谢你们! 落网广州的线下空间地址为:广州市越秀区龟岗一马路20号(启明大马路靠东华东路路口)
是 也不是
0832
VOL

夏日漫长
本期音乐为英伦摇滚音乐专题。 当无数个夏日恍然而去时,音乐总能够带我们回到过去的某个时点上。他不紧不慢的引领着我们从那个时点出发,穿越时光,渐渐到达我们现在的生活位置,犹如夏日的漫长。 Cover From Jim Hughes
印象最深!
0831
VOL

喜剧
本期音乐为喜剧(Comedy)音乐专题。 喜剧音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称之为“小丑音乐”或是“相声摇滚”,歌者用一种欢快诙谐、直白露骨的音乐来表现一种生活态度。不过真实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欢声笑语,就像人们总是笑着流出了泪,就像小丑的微笑背后总掩藏着淡淡的悲情色彩。就像万青在“不万能的喜剧”里唱的一样:“愉快的人啊,和你们一样,我只是被诱捕的傻鸟;悲伤的人啊,和你们一样,我只是被灌醉的小丑。” 喜剧音乐比较考究音乐人的基本功和应变能力。喜剧音乐并非国外专有,其实国内也有喜剧音乐,例如八十年代的张帝,以及九十年代的洛桑。 Cover From Louis C.K.
0830
VOL

那时依旧
本期音乐为印度(India)独立音乐专题。 一个国家的青春情绪表达永远是独立且自由的。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印度男女总是穿着华服,载歌载舞,仿佛印度的音乐只有在欢快的跳舞或是瑜伽冥想时才会出现。似乎都是这样,当你深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域的文化之后,你才会发现实总是容易被想象误解。 中国自古是一个文化融和式的国家。从古至今,多少异族入侵所带来的文化统治都没有让中华民族在思想上成为一个随波逐流的民族。在洗尽铅华之后,都融化进了中华民族的根部深处。而印度则不同,在宗教深度笼罩之下,年轻人的反抗在巨大的思想禁锢面前显现得是那么的苍白与无力。就像那部让人深思的印度电影《3 Idiots》,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无法抵抗世俗的控制。但是印度的独立音乐对比中国的独立音乐来说,表达上却更具立体性。 由于印度早期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受西方的影响较深。早在上世纪60年代,在印度就可以买到滚石和NME等音乐杂志。80年代开始出现了模仿The Beatles、The Rolling Stones的乐队,如这期的13AD乐队,就是在1980年开始组建的,表达方式也深受美式流行金属的影响。90年代由于宝莱坞(Bollywood)的电影产业逐渐发达,也逐渐带动了独立音乐表达形式的多元化。例如这期的Sifar乐队就带着典型的英式摇滚特征、Meri Zindagi掺杂了电子元素、Faiza是比较少见的女性摇滚歌者、Indian Ocean乐队则是把爵士乐中的放克(Funky)形态融合进了印度传统民乐中、Kattey这首歌,甚至惊现了女性Rap。 在筹备了近一年多的时间后,这一期印度独立音乐专题期刊今天终于呈现在了大家面前。但是无论怎样,14首歌是无法全貌的展现出印度独立音乐文化的,所以落网之后还会适机再推出一期充满更多先锋元素(相对于印度传统文化来说,类如极端金属、硬核、朋克、雷鬼等)的印度独立音乐专题。 Cover From Vichaya Pop
可惜找不到以前的歌单了 但是回来了 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