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VOL

从远方手捧清水而来
海边的张望,既有宠辱不惊的静谧,又有潮起潮落般的澎湃。当我从远方手捧清水而来时,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离开这此间的暗淡回望?然后向着远方的路走去,带着这些一路相随的歌。 我不知道一首歌是否足以带着辽远的通感,奔赴向每个人,然后致以生活细节里最宏大的深度感知。就像我们在大多数时候不想只成为对方经历的一部分,而想成为对方生命的一部分。但我知道在这复杂的世界里,音乐总让人的情绪反复着色,他足以带着意识的冲动,真诚无畏的向前,没有任何的犹豫和缓冲。 本期音乐为后摇(Post-Rock)音乐专题。 Cover From Oprisco

来了
0907
VOL

回到最初
本期为电板鸭特别制作的电子音乐专题。他细致地梳理与简介电子音乐的各种类型与代表作品,如果你喜欢这期,想要更系统性地认识电子音乐的不同面向,欢迎前往APP首页"专属订阅",订阅《电子》专栏。 其实在落网让我写一篇公开面对大众的专栏时,我第一概念就是如何体现“电子音乐不是只有舞曲”,这个问题是中国电子音乐迷最容易进入的一个误区。而转念一想,舞曲作为电子音乐重要组成部分,且不说能不能分清楚舞曲和非舞曲的电子音乐范畴了,就连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舞曲类型,例如 Trance、House、Techno 等等都有相当大的误区,其最终原因就是没有追源,不了解一个类型的最初形态。 电子音乐舞曲主题从80年代发展至今,30多年以来有着太多的进化和变化,有一些甚至变得面目全非,导致很多不接触历史的乐迷对一个类型有着相当严重的误解,所以我临时决定把这期主题改为“回到最初”。 一、Jungle 首先我们提到的就是 Drum & Bass。很多人知道,Jungle 是这个类型的前身,但是都误认为“Jungle 进化成了 Drum & Bass”。其实在1995年左右,这两种类型是共存于世的,之后 Jungle 才逐渐消退。而作为 Jungle 的前身,Breakbeat Hardcore 则更有历史性。本期前两首特别安排在我看来 Jungle 年代非常重要的作品:A Guy Called Gerald 展现了从 Hardcore 凶猛单调的节奏中,Jungle 如何拥有更多细节;而 Goldie 的这首万年不败名曲,则将旋律/人声柔和进这个本让人以为非常快速缺乏内涵的类型。 二、Downtempo 中国曾经在10多年前有过一阵听歌风暴:Trip Hop 风潮,并带起了 Downtempo 类型的风靡,最早我们统称为“缓拍”,这也是中国网络年代最早的音乐潮流之一。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 Downtempo 权威代表 Kruder & Dorfmeister,他们脱离了传统“Trip Hop 铁三角”这种主流概念,告诉大家缓拍音乐是可以融入爵士、Bossa Nova 等各种音乐元素的类型。 三、Electro Electro House 这种简单好跳的音乐相当受现场玩家欢迎,但从而诞生了“Electro House=Electro”这个中国最常见错误观念之一。Electro 在80年代初盛行于美国,以808鼓机为特点,结合 Funk 与 Hiphop,并与常和 Synthpop 搭配出现,掀起90年代末的 Electroklash 音乐运动。这次选的第4、5首,前者为传统 Electro之声,后者则是传奇 Electroklash 运动中的娇娇乐团 Ladytron 经典之作,展现 Electro 和 Synthpop 相辅相成的姿态。 四、Techno 回到误区最大的 Techno,“工业机械冰冷”这种词汇常见于很多并不了解 Techno 的乐迷口中。作为先驱曲目之一,Rhythim Is Rhythim《Strings of Life》展现更多无法抵挡的旋律魅力,而由传奇团队 UR 转生 Galaxy 2 Galaxy 带来的作品,更是展现爵士乐与 Techno 密不可分的概念,有著让普通乐迷无法想到的融合。还认为 Techno 只是咚咚咚? 五、 IDM 作为衍生物,IDM 的诞生更多为人所知的是 Aphex Twin,但却常忽略了 Warp 厂牌以及更多的 IDM 传奇人物,第8首是传奇 Autechre 的经典作品,第9首则是定义了 Drill & Bass 理念下另一个形态的 IDM。 六、Ambient 脱离舞曲的最常见形态便是 Ambient 氛围音乐,第10首作为传统派 Ambient 音乐,相比如今趋于流行和缓拍的变种氛围音乐,更加值得一听。 七、Dubstep 因为 Skrillex 一帮人的疯狂,将 Dubstep 这个本身有着历史性的类型,变成了暴躁凶猛的理解。作为先锋 Burial 曾经缔造出无数深邃/黑暗的传统 Dubstep 根源作品,第11首即是如此。 八、House 再聊到 House,作为最早出现的子分类之一的 Progressive House,90年代诞生之时,并不和如今 Silk Music、Mistque 等等网络流行厂牌一般这么拥有旋律性,而是追源于“Progressive”一次,如第12首一般展现更强悍、层层推进的节奏感。而如今早被玩烂的 Deep House,深受狭义 EDM 的侵蚀早已失去该有的相貌,那就不得不搬出第13首希望介绍给你们80年代 Deep House 诞生之时的先锋作品。 九、Trance 最后,Trance 见过最多的误解就是讲1995年 Robert Miles 的 Children 当做 Trance 鼻祖,而殊不知早在5年前 Trance 就已经诞生了,而公认的第一首 Trance 音乐,就是第14首《Age Of Love》。 ——电板鸭 Cover from Daniel Danilov

1
0906
VOL

弄潮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從。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 贺铸(宋) 本期音乐为史诗原声(Epic Soundtrack)音乐专题。 Cover From RHADS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0905
VOL

飞翔在薄雾清晨
本期音乐为德国哥特金属音乐专题。 哥特(Gothic)文化是一种源自欧洲法国的艺术风格,该风格始于12世纪的法国,盛行于13世纪,至14世纪末期,其风格逐渐大众化和自然化,形成国际哥特风格,直至15世纪,因为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来临而迅速没落。不过,在北欧地区,这种风格仍延续一段相当长时间。该风格在18世纪重新被肯定,“哥特式复兴”运动推崇中世纪的阴暗情调。 而哥特金属(Gothic Metal)则是重金属音乐的一个分支,融合了哥特摇滚的黑暗抑郁与重金属的侵略性。哥特金属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欧洲,由死亡厄运金属发展而来。哥特金属因乐队追寻的方向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既有“缓慢极具压迫性的”,又有“交响般恢弘壮阔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哥特金属融合了苍凉冰冷氛围与重金属侵略性的吉他轰鸣,从而达到一种悲伧的幽怨与宏大。哥特音乐挖掘放大人类的感情,引发审美和思考的空间,把音乐引发的艺术欣赏上升到哲学思考,进而影响人的价值体系。 德国哥特金属秉承了其特有的一种超我不断否定的冷酷的理想主义,德意志浪漫主义崇拜的不是希腊神殿和雅典学园,而是古堡和黑暗森林。持久的严酷环境铸就理性,持久的舒适环境铸就感性,在感性和理性的交融下,呈现出内省的思维表达方式。德国的哥特金属总是呈现出一种整齐的美感,这种美感既能应着进行曲的步伐,又能表现出思辩的一面。最终把哥特文化里黑暗、唯美的氛围,纳入于音乐的表现或是视觉美学上。 本期音乐选取了德国极具代表性的哥特金属乐队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呈现出哥特金属的精髓,部分作品还呈现出了工业金属特征。仿佛在这样一个工业机器不断前行的时代里,让人得以安然的去寻找一种极致的美感。 Cover From Renee Robyn
0904
VOL

旧梦如炽
本期为王三溥与钟炼特别制作的新古典(Neo Classical)音乐专题。两人近期在落网APP中共同开设了新古典音乐专栏《未央歌》,如果你喜欢这期,欢迎前往订阅。 订阅方式:APP首页"专属订阅",选择《未央歌》。 一、梦 昔日梦中出现的粉红色,那其实是春天的颜色。在樱花绽放的时刻,我从大提琴的沉吟中苏醒过来,哦,还有清清的钢琴。有多少人记得那如梦的昔日,就有多少人经历这如炽的今日。炽,手风琴声在飞舞,旋转不休,仿佛正带着你回到那场旧梦之中。 在旧梦里我听到德意志的古琴声,声音神秘而悠远,那悠悠声缕就像是阳光融化在了风里,一点点的从空中流泻而下。若隐若现的风笛声,让我不禁醉卧青草绿地,看眼前时光穿梭。行到中段,节奏骤然加快,顿时一种麦浪满地随风飘摇的感觉。感慨,此时此刻恍若重返中世纪,那拉着古琴的巴人正坐在田边,他的爱人手持风笛,正一起为这幻美的梦境阖上大门... 二、东西 东方的日出之国,西方的文艺复兴发源地,新古典的两极。 之东,你能明显感觉到一种细腻的音乐纤维,那是一种毫厘状的存在,仿佛只有小提琴或者亚洲作曲家们才能拥有的微小音乐触觉,如此优美,说不尽的缠绵悱恻隐藏于其中。 之西,则是一种直线的情感——足够婉约,却还是不比东方。但我们依然能够听得到,那些内心深处最美的愿望,那些内心深处最深沉的爱。我们知道,当时光迁徙,那些永远不会变化。 三、春华秋硕 Violin 和 Cello, 恰似春华与秋硕, 将提琴的两种美用不同的深度进行表达。 一个清扬一个沉凝, 却都有着难以置信的细腻入微。 于是它们单个单的, 一头扎进新古典的世界, 在欧罗巴的大地上, 引领着所有的表达。 却一不小心 予了新古典一个真正的春华秋硕。 ——王三溥 & 钟炼 Cover From Mohammad Ghorbani Nia


竟能与三溥和钟炼在落网相见
0903
VOL

期许之地
在那时,当苏格兰风笛的声音在远方青色山峦响起,那幽远轻轻掠过故事里的战歌嘹亮、掠过树荫里的静谧飘然、掠过海面上的水妖低语,到达心中期许之地。 时至今日,吟游诗人已然老去。他蹲坐在火塘边,向围炉而坐的少年们讲述着那一场场沉沉浮浮的梦境传说。传说里,声嘶力竭与温柔相待来回交替,让少年的眼神时而苍凉而远、时而美好如飘。当夜深之时,篝火早已燃尽,少年已经安然睡去,少年梦里尽是漫山遍野与烟云无限。当吟游诗人抬头望向远方,却发现自己眼眶早已潮湿。 本期音乐为凯尔特(Celtic)音乐专题。 Cover From Mark Geddis


回来了
0902
VOL

唯有日月不灭
今天是落网十四周年,落网又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一岁。 时光总是来得太快,在来不及缅怀的时候悄悄而过。我知道我们永远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经历沧海桑田,但十四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已经足够漫长,漫长的足以让人去经历生活中的所有无常变化。值得庆幸的是,十四年前一个微弱的音乐梦想依然能在今日得以安放。即使梦想依然来得羸弱,但它却在岁月光辉里显现得那么的闪亮,让人心中唯有日月不灭。这一切就像老崔在唱的“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落网生日快乐。 Cover From Tyrosize Production 备注: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制作了这样一期特殊的音乐期刊。本期音乐全部为翻唱作品,除第一首之外全部为女声作品,这些作品翻唱的不仅有自己的特色,还让人充满着力量。第一首为影响我们这一代人的Beyond乐队的作品、第二首为俄罗斯乐队翻唱的本土作品、第三首为意大利乐队翻唱日本乐队的作品、第四首为乌克兰乐队翻唱披头士经典代表作、第五首为韩国乐队翻唱的意大利作品、第六首为墨西哥乐队翻唱的西班牙歌剧作品、第七首为波兰乐队翻唱的美国乐队作品、第八首为美国乐队翻唱七八十年代经典乐队Heart乐队的作品、第九首为波兰乐队翻唱的007电影主题曲、第十首为荷兰乐队翻唱的英国独立民谣乐队Passenger乐队的作品。 另外,为了满足大家更多的音乐兴趣内容,落网近期推出了期刊订阅功能,欢迎大家订阅。在订阅频道中目前有六个栏目,日后我们会陆续增加更多的栏目。如果你在使用落网中遇到问题或是提出建议,欢迎给我们留言。 另外,落网近期将会推出一款特别的纪念T恤,敬请留意我们的消息。 - 落网团队 2003.03.21 → 2017.03.21 → ···


终于回来了,37岁的热血😭,十年!!
0901
VOL

爱之如生命
音乐是麻木生活的强心剂,它洗净铅华,在我们的身体里留下硬核本质。我们的音乐没有好与坏之分,有的只是真实。在不被接纳的生活里,维护纯粹的东西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代价的,但是去反思、去面向更多更宽广的可能,会给人开出一种茂盛。 这种茂盛,爱之如生命。 本期音乐为硬核说唱(Rap Core)音乐专题。 Cover From NanFe

好
0900
VOL

在这场叫做今天的戏剧中
Take me out tonight 今夜带我出去吧 Where there's music and there's people 那里有音乐和人群 And they're young and alive 那里青春永不息 Driving in your car 坐上你的车 I never never want to go home 我真不想回家 Because I haven't got one 那是因为我 Anymore 一无所有 - The Smiths Every breaking wave on the shore 每一个破碎在岸上的浪花 Tells the next one there'll be one more 告知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前赴后继 And every gambler knows that to lose 每个赌徒都清楚失败 Is what you're really there for 正是你真实的存在过 - U2 It's not a case 努力使你满足 of aiming to please 那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You know you're always crying 但你懂你为什么总是在哭泣 It's just your part 这就是你的角色 In the play 在这场叫做 今天 for today 的戏剧中 - The Cure 本期音乐为落网第900期音乐期刊,我们又跨过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数字。 在那时,我们在意路上匆忙的人群、在意明媚午后、在意自己是否时髦、以及在意脑海里的所有肆意妄为。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快速且泛滥的时代里,我们再也找不回一整张专辑翻来覆去的听得稀巴烂的状态,只剩下回味里假想的脉脉温情,以及对未来充满着暴力色彩的急切渴求与期盼。在这么多年过去后,我们依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可好像這一切也沒有那么糟。 音乐无非就两种,一种是浮在表面的,而另一种则是渗人灵魂的。感谢所有曾经在黑夜中给予我们孤独的灵魂以安抚的声音。 我们明天见。 本期音乐为英伦音乐专题。 Cover From Vincent Bourilhon

🥰